展評:低緯度的不透明
文 – 蔡影茜
藝術論壇 2012-12-14
廣州畫廊從選址到命名,都表明了一種廣東幫式的譜系學態度。對於廣州不大的當代藝術圈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畫廊的開幕,亦意味著年輕藝術家對不同藝術生態的嘗試和開發。參加展覽的6位藝術家,除了劉茵之外,全部來自香港。展覽主題“低緯度的不透明”欲言又止,日常生活和文化的政治化幾乎消解了語言的紐帶作用,它並不能令即將到來的“一小時生活圈”單純美好起來。
展廳入門右側地面上放著成排大小不一的電視屏幕,畫面上交替的黑夜和白晝截取自東京、香港、泰國和山東等地公共空間的網上監控視頻,作品題為《虛渡時光》 (2013),來自東莞出生、香港成長的藝術家黃永生。劉茵的暗黑系少女敘事在小畫幅手繪和緊湊的日常空間中往往得心應手,但延展到孤立的中幅布面丙烯上便被稀釋了,唯有少女們標誌性的大眼睛讓人無力。方琛宇2012年曾在觀察舍舉辦個展“連續劇”,她的《午後》(2015)是一套二十本的A5小書,包裹小書的黑色厚膠袋和小木桌,為藝術家個人記憶的私密性提供了物質載體。香港日益繁榮的博覽會、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體係對於年輕藝術家的生涯極具塑造作用,曾為一線藝術家代筆的WT Ip則通過裝飾性極強的抽像畫面和自身的匿名策略回應了這一現狀。 MMI影像團隊將五台監視器放在高低不同的帶輪支架上,同步播放著《西遊記》角色的各種現成影像片段,包括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60年代拍攝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央視80年代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以及周星馳經典的《大話西遊》等等。配合精心剪輯的對白和聲效,推著監視器遊走的五位演員上演了一場以特定年代的大眾文化影像為臉譜的荒誕儀式。因為海關扣押的原因未能展出吳佳欣作品《海浪》,一再地提醒我們隔閡的真實存在,它橫亙於當代藝術共享的語言和圖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