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Listing

當月精選:眾神失語的日子

Media. 藝術地圖
Date. 2018-11-08
Text. 楊承謙

http://www.artmap.xyz/tw/index.php/column1/highlight/item/20181110/460.html

眾神失語的日子
《眾神失語的日子》由富源策展,參與藝術家有陳泳因、陳沁昕、方琛宇及葉慧。富源嘗試在都爹利會館的餐廳空間,呈現著名導演寇比力克風格的電影狀態。除了一眾神明,相信觀眾也難免失語。「失語」不是一個展覽傳遞的訊息,也不是一個情況的描述,而是一種狀態的呈現。

陳泳因有感都爹利會館是一個等待故事發生的空間,結合本身對日常、記憶、碎片等創作興趣,以燈、廁紙、環保袋及電線創作裝置。陳沁昕重新佈置會客廳,對照寇比力克的電影元素。方琛宇的作品則包括夾在酒吧飲品單內的便條、藝術家聘請的神秘顧客、為打開話匣子而設計的書及《請慢用!》假人裝置。葉慧自言案發場景是她的興趣,她的聲音裝置在餐廳不同角落播放著三名女兇手的對話。

Doreen Chan He is alright2018

Doreen Chan, He is alright,2018

先從展覽中最能夠引起觀眾討論的作品入手了解展覽。方琛宇的假人裝置模擬一名「麥難民」,即在二十四小時營業快餐店休息的無家者,坐在餐廳一角,與餐廳的高尚環境和高消費力顧客環境形成對比。作品既可以諷刺餐廳,但都爹利會館的顧客應該不會抗拒觀賞藝術才光顧,高消費力顧客也是社會上傾向喜歡參與藝術活動的一群。陳泳因的裝置《他安然無恙》也是廉價物料與高尚場合對比,據說曾在展覽開始前因為物料不特別,讓清潔職員險些誤會是雜物。展覽基本上就是由這些尷尬情況貫穿。

作為藝術工作者,愛吃的筆者時常想:(特別是在展覽開幕般藝術和食物同場較勁的場合)藝術是否比食物吸引?前者的價值經常顯得模棱兩可,後者卻關乎生存需要,重藝術而輕食物多少有點諷刺。放諸《眾神失語的日子》,以上疑問的意思就是假若藝術沒有足夠存在的意義,倒不如不做展覽,讓食客吃頓「安落茶飯」,反正都爹利會館本身是所食肆。這裡不是要直接討論藝術存在意義的沉重議題,只是要指出富源應該是背負著這個疑問策展,決定展覽整體或個別作品「打擾」觀眾至甚麼程度算為合適。

1980年代Richard Serra的《Tilted Arc》仍然是公共藝術的「懸案」。該數米高乘數十米長的作品橫跨了一整個公共廣場,惹來關於公眾不便、景觀、安全等各方面的投訴,引發了藝術大師作品和公共利益對立的爭議,最後作品逃不過拆卸的命運,但誰對誰錯沒有公論。若公共利益是公共藝術的前題,那麼食客胃口便是富源策展不能跨越的底線,實情的確是這樣。傳媒午餐聚會當天,餐廳的老闆也到餐廳用膳。有傳媒朋友問他給予展覽多大的自由,他說只要不影響食客胃口便可,眾人隨即失笑,因為方琛宇提過嘗試讓食客不安的想法。

Ye Hui The Waiting Room2018Ye Hui, The Waiting Room,2018

超越純美感裝飾功能的藝術介入餐廳不一定是引起不安或無所作為的,都爹利會館下層餐廳的中國畫展覽便有讓食客心情舒暢之功效,而諸位中國畫大師作品的價值豈止裝飾。當代藝術幾乎逃不開批判概念,因為定義、界限、意義以至形式都傾向模糊,概念成為批判藝術的重要基礎。為追求概念上的批判價值,一味討好食客、讓他們心情舒暢的方向不會太湊效。《眾神失語的日子》走了比較接近餐廳底線的方向,雖然就算方琛宇的假人都不算真的怎樣驚嚇,葉慧的《等候室》聲音裝置奇怪卻不至於煩厭,策展人冒的險是展覽趣味的重要因素。

Curator Yuan FucaCurator Yuan Fuca

餐廳空間複雜化本身就有點荒誕、突兀或者神秘的作品,反之亦然,本身就有點荒誕、突兀或者神秘的作品也複雜化了餐廳空間。對藝術比較認真的觀眾,或會失語於觀賞藝術與否之間的模糊界線;而作為一般食客,既不得不承認吃飯的環境得到某種提升,卻無奈看到環境受藝術品打擾著;也難保有食客直接跳過餐廳一切的藝術安排,專注吃飯。甚麼寇比力克或者電影感都好像不太重要,反正就是讓人失語的展覽,或許這也算是展覽的成功。

眾神失語的日子

展覽日期+ 2018/08/02-09/23

展覽場地+ 都爹利會館